专题报道

中国无锡政府门户网站 www.wuxi.gov.cn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hrss.wuxi.gov.cn

  • 首页
  • 产业需求情况
  • 行业需求情况
  • 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 职业供求情况
  • 求职人员供求情况
  • 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

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概况

  本文统计的供求数据来自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以及江阴、宜兴和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为本期有效数,经统一汇总分析,基本可以反映无锡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情况。

1、供求总量进入下行通道。
  《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显示,1-5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优向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88亿元,同比增长5.5%。
  2025年二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102880人,同期进入市场寻找工作的求职人员共有90255人,求人倍率为1.14,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需求人数多于求职人数的态势。劳动力市场供需活力在一季度得到充分释放后,二季度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与此同时,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叠加产业转型,劳动者求职趋向保守,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呈现下降趋势,但供需结构较为合理。与上季度相比,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1908人和7813人,降幅为10.37%和7.97%;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减少了16483人,降幅为13.81%,求职人数减少了13398人,降幅为12.93%。

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本期有效数 102880 90255 1.14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2、三大产业用人需求总体平稳,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小幅增加。
  第一、二、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依次为0.03%、57.07%和42.91%。与上季度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呈现季节性回落的背景下,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稳中有进,呈现出较为旺盛的用人需求,这与无锡近期在文化旅游领域持续发力,承接“苏超”带来的巨大流量密切相关。

3、主要行业需求比重环比稳步上升。
  各行业中,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比重依次为52.6%、11.36%和8.23%。与上季度相比,增幅分别达到3.07、1.24、1.9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变化,表明社会经济要素运转流畅,主要行业用人需求旺盛,居民出行欲望和消费意愿增强。制造业用人需求超过50%,既表明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同时说明无锡市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持续发力。

4、经济运行平稳,各单位用人需求起伏不大。
  二季度,企业的需求人数为99826人,占需求总量的97.03%。各类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用人需求居前三,需求比重分别为56.98%、14.96%和8.65%,合计占需求总比重的80.59%。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用人需求环比同比均有所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56和10.87个百分点,在所有企业类型中最为抢眼。这充分说明中小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表明无锡社会面经济活跃度高,民间自主创业意愿较强。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需求旺盛,供求矛盾突出。
  从数据对比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用工缺口较大,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求人倍率分别为1.25、1.21、1.17。
  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大职业用人需求比重占比最高,分别为36.37%、22.78%和20.77%,求职比重分别为34.22%、20.72%和20.21%。这一供求数据显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既是需求主体、又是求职主体,与我市传统产业结构高度匹配。
  与去年同期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分别增加了4.32和2.96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大,也说明求职者中拥有某方面专业技术的人员越来越多。

6、用人需求结构和求职人员结构总体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青壮年既是需求主体,也是求职主体。25-34岁年龄组的比重均最高,需求比重为37.63%、求职比重为42.71%;45岁以上年龄组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最低,分别为3.02%和7.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各组数值起伏不大,较为稳定。从供求状况对比看,45岁以上年龄组的求人倍率最低,仅为0.47。

>>详细情况

#

2025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趋势研判

1、供求总量季节性回落。
  进入2025年三季度,预计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总量进一步下降,求人倍率运行在1.2左右,市场仍呈现出劳动力需求略大于供给的态势,求职人员的择业压力相对缓和。各行业中,制造业将继续以“领头羊”的身份带动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逐渐回升。各类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用人需求有所下降,私营企业用人需求有所上升。求职人员中,预计外埠人员和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数量将进入下降通道。虽然供求总量矛盾相对缓和,但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中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存在。

2、住宿和餐饮业、商业和服务业用人需求将有所提升。
  各行业中,预计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表现较为突出。随着暑假来临,以学生为代表的社会群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出行意愿,会极大激发民众旅游需求,加上无锡市积极政策推动,持续擦亮“太湖明珠”城市品牌,叠加最近“苏超”赛事火爆,届时会承接一波旅游高峰,直接推动住宿和餐饮以及各类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大幅上涨。同时,预计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用人需求保持小幅增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涨跌将基本持平。

3、各类线上招聘活动更加频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崛起,以抖音直播带岗、云招聘等为代表的新型招聘活动开始涌现。进入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给端活力得到释放,加上天气异常炎热,会极大削弱求职者求职意愿,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相对平稳,更多求职者会选择线上招聘的形式,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1. 产业需求情况
  2. 行业需求情况
  3. 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第一、二、三产业的需求人数依次为26人、58709人和44145人,需求比重分别为0.03%、57.07%和42.91%。与上季度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6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0.11、0.1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需求比重下降了1.78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01和1.79个百分点,总体较为平稳。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第一产业 26 0.03 -0.11 0.01
第二产业 58709 57.07 -0.14 -1.78
第三产业 44145 42.91 0.26 1.79
合计 102880 100.00 / /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所占比重

#

>>详细情况

  各行业中,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比重依次为52.6%、11.36%和8.2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各行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总体起伏不大,劳动力市场需求端总体平稳。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需求比重达到52.6%,占据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端的半壁江山,充分表明制造业需求人数旺盛,彰显出我市传统制造业强市地位。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26 0.03 -0.11 0.01
采矿业 310 0.3 -1.23 -0.12
制造业 54119 52.6 3.07 -1.9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65 0.55 -0.93 -0.71
建筑业 3715 3.61 -1.07 0.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41 2.96 0.44 -0.7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846 6.65 1.75 2.05
批发和零售业 8469 8.23 1.98 0.13
住宿和餐饮业 4805 4.67 -1.4 -2.09
金融业 579 0.56 -0.32 0.23
房地产业 1990 1.93 -0.45 0.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14 3.61 -0.83 0.7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85 0.18 -0.66 0.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28 0.51 0.05 0.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687 11.36 1.24 2.68
教育业 449 0.44 -0.47 -0.1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599 0.58 -0.8 -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59 0.54 -0.13 0.01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694 0.67 -0.16 -0.34
国际组织 0 / / /
合计 102880 100.00 / /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

>>详细情况

  二季度,企业的需求人数为99826人、占需求总量的97.03%。各类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用人需求居前三,需求比重分别为56.98%、14.96%和8.65%。

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
(百分点)
企业 内资
企业
国有企业 3708 3.6 0.99 0.64
集体企业 52 0.05 0 -0.49
股份合作企业 329 0.32 -0.91 -0.5
联营企业 37 0.04 0.01 -0.11
有限责任公司 58619 56.98 1.56 10.87
股份有限公司 15389 14.96 -0.26 4.4
私营企业 8902 8.65 0.27 -11.83
其他企业 5742 5.58 0.51 0.38
港、澳、台投资企业 1425 1.39 -0.45 -2.16
外商投资企业 4558 4.43 -0.87 -1.59
个体经营 1065 1.04 -1.67 -2.57
事业 274 0.27 0.16 -0.17
机关 21 0.02 0.02 0.01
其他 2759 2.68 0.65 -0.06
合计 102880 100.00 / /

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所占比重(%)

#

>>详细情况

#

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需求主体和求职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6.37%、22.78%和20.77%,求职比重分别为34.22%、20.72%和20.21%。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同比环比均有所增加,与上季度相比,其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分别增长1.31和1.08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求人倍率分别为1.25、1.21和1.17。

按职业(大类)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
类别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 求人
倍率
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
单位负责人 1005 0.98 -1.66 -0.07 1284 1.42 -2.3 -0.11 0.78 -0.05 0
专业技
术人员
21373 20.77 0.53 4.32 18241 20.21 0.57 2.96 1.17 -0.04 0.09
办事人员
和有关人员
9991 9.71 -0.09 0.02 10362 11.48 0.79 -1.46 0.96 -0.11 0.11
商业和服
务业人员
23440 22.78 1.31 0.64 18705 20.72 1.08 1.81 1.25 -0.03 -0.07
农林牧渔水
利生产人员
34 0.03 -0.2 0 26 0.03 -0.27 -0.02 1.31 0.41 0.73
生产运输设
备操作工
37421 36.37 -0.96 -2.64 30884 34.22 1.26 -5.2 1.21 -0.12 0.09
其他 9616 9.35 1.07 -2.28 8116 8.99 -0.93 1.13 1.18 0.2 -0.48
无要求 - - - - 2637 2.92 -0.21 0.89 - - -
合计 102880 100.0 - - 90255 100.0 - - - - -

【注】关于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无要求”一栏数据,已按照表中实际各职业的需求比例分别加权入各职业求职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加权分配后的各职业求职人数未列入本表中。以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表中“无要求”一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按职业(大类)分组的供求人数

>>详细情况

#

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从求职人员的类别看,本地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是两大求职主力,分别占求职总量的61.37%和31.27%,本市农村人员占2.91%、在业人员占3.96%。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比重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81、3.44个百分点,说明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环比下降5.6个百分点,说明政府通过积极干预,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在业人员的求职比重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比例分别为2.69、2.49个百分点,说明劳动者求职趋向保守,跳槽意愿有所减弱。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求职变化
(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变化
(百分点)

新成长失业青年

35536 39.37 3.13 12.5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20528 57.77 -1.81 -3.44

就业转失业人员

16091 17.83 -5.6 -0.82

其他失业人员

3764 4.17 1.53 2.17

在业人员

3574 3.96 -2.69 -2.49

退休人员

152 0.17 0.11 -0.48

在学人员

283 0.31 -0.47 0.21

本市农村人员

2630 2.91 0.15 -5

外埠人员

28225 31.27 3.81 -6.1

合计

90255

100.0

-

-

【注】本市失业人员由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其他失业人员三部分组成。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结构

>>详细情况

#

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 按性别分组
  2. 按年龄分组
  3. 按文化程度分组
  4. 技术等级或职称

求职人员中,男、女求职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3.95%和46.05%。与上季度相比,男性求职者的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求职者的比重下降了1.24个百分点。从历年来看,求职人员的性别结构均较为稳定。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性别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求人
倍率
与上季度
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
相比变化
男 0 0.0 —— —— 48696 53.95 -1.7 1.24 —— —— ——
女 0 0.0 —— —— 41559 46.05 1.7 -1.24 —— —— ——
无要求 102880 100.00 —— —— — — — — — — —
合计 102880 100.00 — — 90255 100 — — — — —

>>详细情况

青壮年既是需求主体,也是求职主体。16-2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0.56%、求职比重为34.54%;25-3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7.63%、求职比重为42.71%;35-4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10.44%、求职比重为15.44%;45岁以上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02%、求职比重为7.3%。与上季度相比,16-24岁年龄段的需求比重上升了3.16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25-3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较上季度下降了0.69个百分点,求职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2.21个百分点。35-44岁年龄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同比均有小幅上升。45岁以上年龄组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同比环比均起伏不大,较为稳定。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45岁以上年龄组的求人倍率最低,仅为0.47。2025年二季度,除16-24岁年龄组外,其他三个年龄段的求人倍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小幅下降。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年龄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求人
倍率
与上季度
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
相比变化
16-24岁 31445 30.56 3.16 -0.56 31176 34.54 2.6 -1.15 1.01 0.01 -0.18
25-34岁 38714 37.63 -0.69 -2.4 38549 42.71 -1.15 -2.21 1 -0.02 -0.22
35-44岁 10741 10.44 -3.35 0.64 13939 15.44 -1.96 2.19 0.77 -0.16 -0.27
45岁以上 3105 3.02 0.25 0.46 6591 7.3 0.49 1.16 0.47 -0.01 -0.2
无要求 18875 18.35 0.63 1.87 - - - - - - -
合计 102880 100.00 - - 90255 100.00 - - 1.14 -0.03 -0.01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对比状况

#

>>详细情况

各文化组中,高中文化组的需求比重为23.49%、求职比重为32.3%,大专文化组的需求比重24.31%、求职比重为26.16%,大学文化组的需求比重为27.66%、求职比重为28.05%。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学文化组的需求和求职比重分别上升7.57和2.53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的求人倍率最高,为1.14。说明劳动力市场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各类服务行业等学历门槛要求不高的岗位用人需求较大,这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人才政策时提供了参考。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文化程度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求人
倍率
与上季度
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
相比需求变化
初中及以下 6987 6.79 -0.05 0.93 6134 6.8 0.7 0.76 1.14 -0.17 -0.13
高中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24170 23.49 3.89 -8.86 29152 32.3 6.27 -3.79 0.83 -0.05 -0.36
17357 71.81 -1.88 3.07 17361 59.55 2.7 -16.89 1 -0.14 -0.07
大专 25011 24.31 -0.47 -0.74 23614 26.16 -2.26 -2.56 1.06 0.04 -0.1
大学 28461 27.66 -0.2 7.57 25313 28.05 -3.85 2.53 1.12 0.1 0.06
硕士以上 5176 5.03 -0.94 1.74 6042 6.69 -0.86 3.06 0.86 -0.06 -0.34
无要求 13075 12.71 -2.23 -0.65 - - - - - - -
合计 102880 100 - - 90255 100 - - - - -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对比状况

#

>>详细情况

55.46%的用人需求对技能或职称有要求,其中,30.44%的用人需求对技能有要求,25.02%的用人需求对职称有要求。55.61%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能或职称,其中,31.87%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能,23.74%的求职人员具有职称。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中高级技工、中高级职称等人才缺口较大,用人需求在短期内较难填补。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技术等级或职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需求
变化(百分点)
求职
人数
所占
比重
与上季度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
相比求职
变化(百分点)
求人
倍率
与上季度
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
相比变化
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 16265 15.81 2.69 -0.24 16560 18.35 1.55 -1.91 0.98 0.07 -0.48
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8169 7.94 1.39 -0.92 7530 8.34 1.48 0.37 1.08 -0.04 -0.75
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 4051 3.94 0.63 0.71 3021 3.35 -0.18 0.47 1.34 0.24 -0.5
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1814 1.76 0.32 1.55 1158 1.28 0.09 1.15 1.57 0.15 -0.73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1017 0.99 0.03 0.91 494 0.55 -0.02 -0.78 2.06 0.09 1.44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6941 16.47 4.24 1.7 14031 15.55 3 -1.04 1.21 0.07 -0.37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7469 7.26 0.5 -0.59 6731 7.46 1.35 0.66 1.11 -0.19 -0.77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1330 1.29 -0.41 0.31 655 0.73 -0.82 -3.05 2.03 0.75 1.18
无技术等级或职称 / / / / 40075 44.4 -6.44 4.14 / / /
无要求 45824 44.54 -9.38 -3.44 / / / / / / /
合计 102880 100.00 / / 90255 100.00 / / / / /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状况对比

#

>>详细情况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