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求总体情况
2014年1-2 月,无锡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8.6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59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进出口总额111.34亿美元,同比增长8.4%。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以及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使得无锡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状况良好。
2014年一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全市、区(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用人员188437人,同期共有179127人进入市场求职。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总量分别增加10010人和21013人,增长了5.61%和12.55%。求职总量较上季度增加5428人、增长了3.12%,较去年同期减少5652人、减少了3.06%。
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05,即105个就业岗位由100名求职人员竞争。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由于用人需求的增幅超过了求职人员的增幅,因此求人倍率分别上升了0.02和0.14,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总量性矛盾趋向缓和,供求结构性矛盾仍旧突出。
供求总体人数
|
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 |
求人倍率 |
本期有效数 |
188437 |
179127 |
1.05 |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2、第二产业用人需求小幅上升
第一、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依次为0.74%、57.63%和41.6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受制造业用人需求增长带动,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1.67和0.6个百分点,呈现小幅上升之势。
3、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现一升一降
各行业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依然是用人需求量居前三位的行业,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54.76%、9.67%和7.97%。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87和0.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7和1.51个百分点。
4、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所下滑,个私企业用人需求呈现上升势头
企业的需求人数为185854人,占总体需求的98.62%,机关、事业单位的需求人数为216人,仅占总体需求的0.12%。各类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到企业需求总量的65.61%。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个体经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需求比重均有所上升,港澳台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有所下降。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供求比重明显上升
从职业大类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这三个职业大类,求职人员则主要流向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三类职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供求比重均有明显上升,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7.45和5.66个百分点,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6.24和6.67个百分点。
6、求职人员构成稳定,外埠人员的求职人数与比重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一季度,求职人员构成基本保持稳定。两大求职主力军——本市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的求职人数分别为79980人和64988人,求职比重分别为44.66%和36.28%。与上季度相比,外埠人员的求职人数和求职比重均有上升,但是受到地区间工资差异的缩小、国家扶持农业政策的实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埠人员选择了就近务工或留守家乡,外埠人员的求职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124人,求职比重下降了2.2个百分点。
7、用人需求结构和求职结构
43.72%的用人需求对性别有要求,对男、女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为24.7%和19.02%;86.44%的用人需求对年龄有要求,对16-3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63.27%;80.54%的用人需求对文化程度有要求,对高中文化者的用人需求最多,需求比重为35.28%;43.82%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务有要求。
从求职人员结构看,男、女求职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55.51%和44.49%;16-34岁的求职者最为活跃,求职比重为71.47%;高中文化者的求职比重为41.83%,居各类人员之首;47.55%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务。
8、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用人需求增长疲软
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15.08%和8.89%。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出现了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虽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39个百分点,但较上季度下降了1.2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2014年2月份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显示,外资企业实现出口38.29亿美元,同比下降3.3%;二是国内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能源、物流成本均处于上升通道,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用人需求增长乏力。
9、国有企业取代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求职人员择业首选
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在节后开展的《求职人员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已取代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求职人员择业首选。一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规范的管理、较高的薪酬水平、完善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众多人员应聘,既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也是本市失业人员、外埠人员优先考虑的就业目标。但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求职人员对于企业性质的选择有了新的定位,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以及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强势表现,使更多的求职人员以进入国企为理想与目标。从求职者择业意愿的行业分类看,国有企业以其29.36%的求职意愿比重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
10、部分外埠人员对薪酬增幅的期望值超出企业薪酬增幅
近年,全国多地出现的阶段性、季节性的“招聘难”现象,使得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供求形势产生误判,高估了市场需求,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部分不具备任何技能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要求企业提供食宿的基础上,期待月薪水平能达到3500-4500元。事实上,适合这类人员的低就业门槛的生产一线操作工岗位往往需要通过加班才能得到此类水平的薪酬。过高的薪酬期待使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主动延长了求职周期,多次参加招聘会来选择符合自己预期的岗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根据现实降低期望值、修正择业方向,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