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一、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概况
本文统计的供求数据来自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江阴、宜兴和各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为本期有效数,经统一汇总分析,基本可以反映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情况。
1、供求总体情况
1-8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运行平稳,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9.41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0.30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进出口总额490.03亿美元,同比增长6.2%。受宏观需求环境、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制约,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2014年三季度,各类企业通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用人员188227人,同期共有189054人进入市场寻找工作。其中,需求总量环比减少1.18%、同比减少0.56%,求职总量环比增长1.26%、同比减少0.69%。求人倍率为1.00,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平衡。
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本期有效数
188227
189054
1.00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tu1.jpg
   
2、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用人需求结构较为稳定
第一、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0.59%、56.75%和42.66%。与上季度相比,用人需求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二产的需求比重上升了4.26个百分点。
3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近七成的用人需求来自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大支柱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53.47%、8.35%和7.11%。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均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前者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17和1.88个百分点,后者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4和4.22个百分点。
4、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所回升、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略有下降
企业的需求人数为186323人,占总体需求的98.99%。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到企业需求的30.51%、16.51%和16.01%。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0.11和0.97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1.56和1.13个百分点。
5、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比重继续小幅下滑
从用人需求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到总体需求的45.85%、17.7%和16.91%。从求职情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求职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到求职总数的46.43%、14.33%和13.56%。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1.88和1.64个百分点,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比重继续下滑,分别下降了0.31和1.58个百分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0.55和9.01个百分点。
6、在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小幅上升
所有求职人员中,两大求职主体——本市失业人员占到43.92%、外埠人员占到37.75%,本市农村人员和在业人员分别占9.89%和6.69%,在学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为1.44%和0.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在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0.12和1.17个百分点。
7、用人需求结构和求职人员结构
从用人需求结构看,34.09%的用人需求对性别有要求,对男、女劳动者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19.35%和14.74%;81.39%的用人需求年龄有要求,对16-34岁青壮年的用人需求占到总体需求的62.16%;84.98%的用人需求对文化程度有要求,高中文化者的需求比重为38.63%;49.3%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
从求职人员结构看,男、女求职者的比重分别为54.22%和45.78%;16-34岁的求职者占求职总数的72.7%;高中文化者的求职比重为42.65%;46.77%的求职者具有某种技术等级或职称。
8、从市场供求指数看,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保持相对稳定,供求总量增长趋缓。
从绝对招聘指数看,2009-2014年期间,每年第三季度的绝对招聘指数都在100以上,表明人力资源市场用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从相对招聘指数看,2011年以来第三季度相对招聘指数开始逐年下降,虽然2013年三季度有所上升,但今年三季度出现明显回落,表明人力资源市场的用人需求总量增长势头趋缓。
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指数
年度
招聘人数
绝对招聘指数
相对招聘指数
2008
143866
100
100
2009
162001
113
113
2010
200620
139
124
2011
186196
129
93
2012
159250
111
86
2013
189279
132
119
2014
188227
131
99
从绝对求职指数看,2009年以来,每年三季度的绝对求职指数均在100以上。从相对求职指数盾,2011、2012和2014年三季度的相对求职指数均小于100,低于以往年度同期水平,表明求职总量的增长幅度收窄。
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指数
年度
求职人数
绝对求职指数
相对求职指数
2008
152885
100
100
2009
194076
127
127
2010
214083
140
110
2011
192541
126
90
2012
185295
121
96
2013
190361
125
103
2014
189054
124
99
注:市场供求指数计算方法详见附件
 
9、专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不断创造新高,在由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的“招工难”现象的映衬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越发引人注目。三季度,共有28550名高校毕业生通过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较上季度增加了4999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49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大力采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等举措助其就业。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通过进行对多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访谈、招聘会上与高校毕业生面谈等调查工作发现,缺乏工作经验、流动性偏高、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是制约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三大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市人力资源市场通过提供多项专业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成功就业。
(1)帮助高校毕业生调整求职技巧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初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的了解、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短时间内找到满意工作的难度相对较高,在媒体“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宣传下又易信心不足、情绪低落。针对这一现状,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专业人士向高校毕业生给出三条建议助其调整求职技巧。一是“求职择业有信心”,帮助高校毕业生端正求职心态、树立信心,乐观向上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勇于面对每一次面试过程和面试结果,不卑不亢地面对面试考官、充分展现自我。二是“搜集信息要细心”,指导高校毕业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专业招聘网站、各类招聘会、知名企业的微博微信平台、报刊杂志等渠道多方获取招聘信息,细心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岗位信息并充分利用,赢得先机。三是“面试准备要精心”,缺乏必要准备往往导致求职成功率的下降,因此建议高校毕业生加强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在参加招聘会和赴企业面试之前提早通过互联网搜集企业、应聘岗位和行业发展现状等信息,合理评估自身对应聘岗位的胜任度,做到知己知彼、避免仓促应对,也能让面试考官发现自己积极认真的求职态度,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指导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目标的相对模糊、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低,到了大四才开始为就业做准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只想找一份轻松稳定、待遇优厚的工作,自然也增加了求职难度。今年,市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他们在入学初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确定有兴趣的职业,逐步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有目的地提升职业素养、积累从业经验,在学校期间争取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进行有效结合,在毕业之前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角色转换。
(3)运用人才评价工具,帮助供求双方科学择业、科学用人
从供求现状看,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缺乏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客观评价,造成了求职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即使找到工作,也可能因人岗匹配度不高而频繁更换工作,使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产生偏见。另一方面,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招聘用人往往凭经验靠感觉,不注意培养和储备人才,不愿意从头培养缺乏工作验的高校毕业生,也制约了企业发展。对此,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专业团队运用人才评价工具,今年已向7200名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提供了公益测评服务,科学评价高校毕业生的性格特质、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客观认知自我、科学择业,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同时也向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提供专业建议和人才评价解决方案,助其科学择人、合理规划企业人力资源发展。
10、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人员的性别、年龄要求趋于宽松,对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或职称的要求逐步提高
从本季度的用人需求结构看,对性别、年龄有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4.09%和81.39%,对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的需求比重分别为84.98%49.3%。其中,对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的用人需求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呈现上升趋势。综合2009年至今的需求情况分析,受《就业促进法》出台、就业歧视减少,企业用人观念更趋理性务实以及季节性、阶段性“招聘难”现象倒逼企业调整招聘要求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性别、年龄要求不断趋于宽松。但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热点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造业发展,是无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使得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伴随近年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用人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的需求比重呈现出缓慢的上升势头。这也表明企业间争夺人才的竞争将会加剧、求职者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不断提升职场竞争力。
 
tu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