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时间:2025-02-19 14:19 来源: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8089/2025-00186
- 生成日期
- 2025-02-19
- 公开日期
- 2025-02-19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4年以来,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就业形势稳定持续向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才引育质效不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谐劳动关系日益稳固,人社便民服务更趋高效,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书写人社篇章。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工作入选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落实稳岗扩就业政策为企业减负42.25亿元。发放创业类补贴2353.12万元,投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3.97亿元,支持成功创业1.83万人。深入落实市政府“3610行动”,实施“家门口”乐业无忧就业帮扶计划,举办“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活动1296场次,帮扶1.6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举办第六届“创响无锡”创业创新大赛、高校城市赛,组织创业沙龙、政策宣讲、投融资对接等活动253场。建成无锡首个创业发展中心,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数智化、全链化转型
(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0.82万人、263.18万人、280.22万人。全力推进70.83万人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工作,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省内率先出台人才年金指导意见,探索园区人才年金计划,设立人才年金驿站,全市新增参加年金职工人数位列全省第一。宜兴市启动全省首个乡镇板块区域性“和美和桥·才荟兴宜”人才年金计划。纵深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试点,优化“三合一”经办模式,受惠人数居全省前列。开展工伤保险经办管理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全流程进行制度规范。完善工伤康复全链条服务,工伤康复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三)人才引育质效不断提升。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市引进大学生10.2万人、高层次人才1.1万人。出台更大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来锡发展的十项措施,发布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深化“我在无锡挺好的”品牌宣传,举办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百企千才高校行”重点高校招聘等活动300场次,开展“无锡云聘”直播活动241场,搭建“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成功举办首届无锡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全省博士后研学活动,获2024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市10家单位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单位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人入选2024年度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考核办法、公开招聘人员考察工作实施细则,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地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我市连续6年上榜“最佳引才城市”,获评年度“人才友好型城市”。
(四)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完成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92万人次。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措施,落地无锡首个高级技师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多方共建无锡产业人才创新基地,试行大学生“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培训模式。深化职业技能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广新八级工制度,全市新增技能人才8.54万人次、高技能人才3.07万人次,新培育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182家。出台加强技工院校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社会培训4.77万人次,输送毕业生5817人。稳步推进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入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信部首批电子信息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一带一路”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推动在柬埔寨设立中柬丝路技能培训中心。举办“无锡工匠”系列赛事65场次,组织“无锡工匠”系列技能大师课62期,发布“无锡工匠”服务手册3.0版,更新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名录。
(五)和谐劳动关系日益稳固。积极推进企业、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统筹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全面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形成技能人才工资价位信息、集成电路产业薪酬分析报告等9项成果。开展1297家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开发运行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出台妥善处理当前劳动关系重点问题工作指引,全链条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调解格局,挂牌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74个街道(镇)设立实体化调解中心,830家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全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3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89.31%。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开发重点用工企业欠薪预警平台,实现举报投诉全天候响应,为1.18万名劳动者追回欠薪7269万元,在省2023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获评A级。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用工行为。深入推进人社领域突出信访矛盾攻坚化解行动,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推动各类信访事项高效办理,人社领域保持和谐稳定。
(六)人社便民服务更趋高效。大力开展“无难事 悉心办”政企恳谈会—人社会客厅活动,组织恳谈交流107次、直播互动244场、专项服务130家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数智人社”三年行动方案,社保风险防控系统入选人社部“揭榜领题”项目,启动数据治理共享和智能分析服务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运行。积极推进人社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深化灵活就业、就业困难认定等5个省定跨部门“一件事”改革。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试点,梳理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10项业务,精简办事流程,人社领域办件量占全市九成以上。积极试行“全业务”综窗,充分挖掘窗口服务潜力,全年办理业务12万余笔,日均接待办事群众350余人次,准确率、办结率均达100%。全市新增发放三代卡超98万张,电子社保卡常住人口覆盖率达85%,设立合作金融机构服务网点938个。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社保“就近办”“一行一品”建设,累计建成60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220个“家门口”社区(村)就业服务站,新建41个零工驿站,公共就业服务网不断织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