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 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23-10-26 14:53    来源: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8089/2023-00228
发文日期
2023-10-26
公开日期
2023-10-2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综合政务--政务督查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统计,指标,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十四五”以来,无锡人社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四敢精神”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统筹谋划、加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了阶段性...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十四五”以来,无锡人社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四敢精神”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统筹谋划、加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项主要任务均按市“十四五”目标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4月,各项指标均已完成时序进度。就业创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59万人,扶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人数7.6万人,带动就业25.62万人;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90.8%,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3.73万,与“十三五”期末相比基本持平;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62.75万、274.60万,与“十三五”期末相比分别增长了6.84%、10.47%。人事人才方面: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22.77万人次,全市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分别为207.7万、16.64万、127.5万、52.59万,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1221人。劳动关系方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93%以上,仲裁结案率99%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均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公共服务方面: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64.7%,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99.98%。

  综上,“十四五”以来,人社事业发展各项目标推进有序、成效显著,与“十三五”期末相比均有所增长,规划确定的19项指标中,8项指标已达 “十三五”规划目标,10项指标预计“十三五”末将完成目标任务。另外,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建议调整为城调队负责,目前城调队已不反馈城镇调查失业率。

  (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1.就业创业在挑战中稳定向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影响,落实落细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平稳。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省内唯一。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情况。将城镇新增就业纳入高质量考核指标,成立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投资、金融、外贸、消费、区域等政策的相互衔接,推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与就业质量提升互促共进、良性循环。及时落实国家、省一揽子政策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强化本地政策储备,及时制定出台个性化措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均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二是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情况。加快推进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标杆引领工程,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无锡入选江苏省唯一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扩大试点城市。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扶持机制,持续擦亮“创响无锡”品牌,连续五年以市政府名义举办“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目前,我市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首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3家企业获得省试点标杆引领典型称号,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2021年以来(2023年4月数据),累计发放创业富民贷款2.57亿元,发放一次性开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等9271.28万元。三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情况。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将高校毕业生纳入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锡引工程”。积极推进市就业领导小组相关工作,推动各成员单位最大限度筹集发布政策性岗位。深入实施“三年五万·职引未来”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实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协助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工作。2021年以来(2023年5月数据),全市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6.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739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6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每月动态清零。四是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情况。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人群,分层次、分类型、分渠道开展各类培训。深度对接我市“465”现代产业体系,对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项目制培训。按照“政府隐刀、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制定发布年度政府补贴性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和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动态更新职业培训机构目录和评价机构目录,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6.68万人次,开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4829人次,开展项目制培训8659人次。176家企业、26家院校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累计培养学徒1.2万人次。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501家,累计达685家。五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情况。全力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建设“乐业无锡”星光驿站、“创响无锡”融就业驿站等载体,打造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阵地。积极构建“1+8+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健全就业应急和防范化解“1+4”工作预案,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持续加强就业监测,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监测分析。在全省率先建成就业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完善就业预警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14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34个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站,古运苑社区“援梦e站”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3个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2.社会保障在兜底中惠企利民。持续推动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202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机制情况。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要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从每年500元提高至1000元,并对低保、重残等缴费困难人员保留最低档次缴费标准。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人”退休待遇计发、职业年金归集、退役军人养老保险转移等各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出台《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实现税务部门核定征收。创新打造职业康复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出“有锡有望”职业康复“3+1”服务项目,为工伤职工康复提供整体工作方案。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试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职业上海保障工作。2021年以来,共计1842人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职业伤害待遇支付216人,支付金额441.63万余元。二是强化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情况。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开展全民参保入户核查工作。创新开展无社保人员摸排进保工作,精准核查“五社会保障”人员182人,实际纳入社会保障166人。持续完善贴息续保政策,由政府设立300万担保基金,帮助缴费困难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锡参保户籍限制,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工作。扩大工伤保险人员范围,实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开展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推进建筑、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按项目参保。2021年以来,累计核查全民参保登记对象7.2万人,助推9233人新参保或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为1.9万人代缴养老保险费993.95万元。新增480家机关、参公单位2.4万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新增695名实习生和615名超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三是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全面完成59万企业退休人员和5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及补发工作。圆满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标工作,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 制定企业年金提升年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企业年金提质扩面发展。2021年以来,市本级、江阴市、宜兴市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达到620元、469元、365元,全市企业年金建制企业数累计达316家,覆盖职工53791人,新增建制企业61家,覆盖职工3195人。

  3.人才人事在引育中彰显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各项政策措施,推出新时代人才工作六大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人才、博士后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乡土人才等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我市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获批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省级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高级研修班3期,共培训179人。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无锡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太湖实验室获批省创新实践基地。建成全省首个“留在无锡”一站式服务平台。系统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继续教育平台”,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库。组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行业专技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并开展评审工作。摒弃职称评价中“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健全以品德、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以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新成效等多维度的职称评审标准。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对基础工作好的社会组织、机构等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开展国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比照认定工作。不断优化职称申报评审服务模式。二是建强高技能人才队伍情况。深化实施校企合作育才,提升技工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促进校企合作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学徒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院校、培训机构开发实施数字领域培训项目,推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积极备战世赛、国赛和省赛,以市政府名义举办无锡技能精英大赛,选树“无锡技能状元”,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不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动态更新职业培训机构目录和评价机构目录,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21年以来,全市技工院校累计招生规模达19171人,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366家,累计达550家。三是创新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在全省率先将乡土人才纳入市“太湖人才计划”,按照省厅部署和“太湖人才计划”要求,每年开展优秀乡土人才项目、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评审和推荐工作。扎实推进乡土人才评价工作,做好乡村振兴技艺师和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评审工作,做好高级以上乡村振兴技艺师推报工作。组织参加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落实获奖选手申报职业技能登记等激励政策。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参加高级研修班,搭建交流提升平台。建成由349名优秀乡土人才组成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并纳入业务平台统一管理。打造“我在无锡挺好的”靓才宣传视频,营造我市敬才爱才良好氛围。四是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加快培育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重点引进培育信息化、数字化骨干企业并引导现有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围绕行业发展、规范经营、安全生产等要求,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举办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高管研修班。建成江苏无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工作已初步完成规划。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百日行动”,通过教育提醒、疏导服务、联合惩戒等方式,打击黄牛、黑中介等非法主体经营行为。五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展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实施意见》。指导县区人社部门做好基层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统筹设置工作,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县管乡用”。进一步优化公开招聘流程,简化高层次人才招聘流程。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农业科技人员按规定创新创业。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办理。六是健全表彰奖励制度体系。全面清理规范我市创建示范活动,实时动态清单管理切实为基层减负。建立推荐评选对象基础信息库,对我市推荐上报的国家和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做好统计备案。贯彻落实全国协调小组违规评奖通报精神,畅通投诉举报通道。每年及时部署开展市县两级表彰项目计划申报工作,并做好后续表彰项目跟进工作。

  4.工资收入在分配中逐步提升。一是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的联动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低收入劳动者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缩小企业职工收入差距。2021年8月1日起,根据省统一部署,月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到22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工资最低标准提升到22元。推行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企业薪酬调查数据分析应用,形成《无锡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指导企业把技能人才工资价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激励技能人才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让技能劳动者获得技能增收的红利。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标工作。根据国家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我市相关绩效工资政策。经省级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制定市辖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岗位晋升职员等级执行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确保等级制度改革平稳推进。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推动卫生健康“三名”战略落地落实的十条举措》,落实公立医院院长年薪、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等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地,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5.劳动关系在调处中和谐稳定。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情况。成功推荐3家企业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36家企业创建江苏省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新开展劳务派遣单位等级评价工作,从经营情况、纳税情况、社会责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5个维度进行评价。对A级劳务派遣单位进行宣传推广,将不符合要求单位列入不予延续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名单。全力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在新吴区快递物流园成立江苏省首家“快递行业争议调解中心”。 指导市快递工会联合会和市快递协会首席代表签订了《无锡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同体。有效开展集体合同“要约行动”,推进集体合同质效评估工作,集体合同覆盖率不断提高。二是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情况。充分发挥调解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市(县)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建设“全覆盖”。 强化劳动关系领域动态风险排查,定期开展联合分析研判,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监测预警。针对快递、新业态平台等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和政策宣贯,压实平台企业和第三方用工主体责任。开展仲裁案件繁简分流,分门别类制定审理标准和方式,加强与法院裁审衔接沟通,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全程专业化办理。常态化开展案例研究,组织案件评查审核。每年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发挥引导和教育功能。三是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情况。持续开展超时加班、新就业形态、工程领域制度落实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在全省首次运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分别作出行政处罚。深入开展国平台欠薪线索“降增量、去存量、防变量”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日报告、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完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动态管理和服务机制,全力打造劳动保障诚信企业金字招牌。完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退出机制,严格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布程序。2021年以来,累计受理投诉举报3.1万条,立案5612件,发出限期改正指令1542件,作出行政处罚112件,处罚金额474.57万元。被省人社厅列为全省“不欠薪”试点城市。

  6.公共服务在改革中便捷高效

  一是优化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情况。动态调整权力事项,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统筹编制全市人社政务服务认领和指南编制工作。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社保卡服务等48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至基层服务平台。深化“社银合作”,社保卡合作银行扩容到11家,社银网点从58个扩展到727个,建成示范银行网点61个。二是提升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实施“数智人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协同高效的智慧治理体系、优质便捷的智慧服务体系、科学有效的智慧指挥体系。布局人社数字化转型新赛道,推出“全市就业监测预警”应用场景,启动就业创业创新区建设。全面开展人社大数据金融领域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充分赋能金融领域。打造“区块链+”人社服务场景,社会保险、人才人事相关信息可以实现上链服务。支持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交通文旅等方面同城待遇,全市四星级以上旅游景区均可通过社保卡入园。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推进和大数据局、公安、民政、卫健委数据资源共享。加强网络安全监测,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三是加强人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一窗式”综柜制改革,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人社政务服务体系。设立9个综合服务窗口,可办理社会保险等92项业务,做到“服务有路标,政策无障碍”。持续推动人社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工作,做深做实参保登记等7个省定“一件事”,增设“一件事”专窗,无锡被列入全省改革试点城市。打造“云服务”模式,实现99%的高频人社业务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江苏人社网上服务大厅和江苏智慧人社APP在线申请,98%的新开板企业实现社保参保登记网上办理。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告知承诺制,无锡“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微信

微博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