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数据及解读

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7-07-17 13:57    来源: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8089/2017-00383
发文日期
2017-07-14
公开日期
2017-07-1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劳动、人事、监察--劳动就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管理,政策支持,就业,失业,再就业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上半年,各级人社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加快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程度,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确保了就业形势稳中有进,总体好于近年同期水平。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上半年,全市坚定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其中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升,积极培育新动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内外市场持续回暖,消费出口增长有力。各级人社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加快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程度,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确保了就业形势稳中有进,总体好于近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8.36%,城镇登记失业率1.85%,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

一、全市就业情况

(一)就业总量增速加快。

截至6月末,全市就业总量258.06万人,同比增加11.15万人,较上年末净增4.07万人,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企业就业人数201.71万人,同比增加10.3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87万人;灵活就业40.68万人,同比增加0.6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3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数14.12万人,同比增加0.17万人,较上年末减少0.11万人。全市就业总量在年初短暂减少之后迅速回升,于3月份实现正增长,并于4月份超过上年末水平,连续多月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 全市企业共录用37.76万人,同比增加4.43万人,同期企业退工35.89万人,同比减少0.26万人。企业就业仅1-2月2个月出现净减少,3月份即出现月度净增加,较上年提前1个月,企业就业总数5月份就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截至6月末,企业就业人数净增1.87万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企业净增人数3万人的62.3%,同比增加4.69万人。

从区域来看,除新吴区和宜兴市外,其他市(县)区企业就业人数均实现净增。其中江阴市因制造业企业产能扩张,节后招录新员工规模较大等原因,企业就业人数呈现大幅增长,较上年末净增10104人;惠山区因部分规模较大的新项目开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企业就业人数也增长较快,较上年末净增6173人;锡山区和滨湖区就业形势较为平稳。受到部分劳务派遣企业(无锡市宏图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江苏领航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派遣)等)注册地变更的影响,新吴区企业就业人数出现减少,较上年末净减少4814人。

表1:上半年全市企业就业人数变动情况表(人)

区域

企业录用人数

 

企业退工人数

 

6月末企业就业总量

企业就业净增人数

 

同比

同比

同比

1.市区

272345

23627

262879

-15596

1283765

9466

39223

(1)梁溪区

57021

916

53657

-6633

265634

3364

7549

(2)滨湖区

41585

6280

37848

3030

220222

3737

3250

(3)新吴区

90168

6782

94982

-12942

393369

-4814

19724

(4)锡山区

42753

-303

41747

-4165

196747

1006

3862

(5)惠山区

40818

9952

34645

5114

207793

6173

4838

2.江阴市

73714

19432

63610

8615

485028

10104

10817

3.宜兴市

31491

1275

30320

2353

248290

-881

-3130

合计

377550

44334

356809

-4628

2017083

18689

46910

 

(全市就业创业监测分析平台数据)

从产业来看,二产企业就业比重同比有明显上升。上半年,全市一二三产企业录用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0.10%,49.14%和50.76%,与上年同期相比,二产所占比重上升2.73个百分点,三产所占比重下降2.73个百分点;6月末,一二三产企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0.22%、60.81%和38.97%,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下降0.01和0.93个百分点,二产所占比重上升0.94个百分点,与上年末相比,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下降0.01和0.04个百分点,二产所占比重上升0.05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大部分行业企业就业人数均出现增长,其中制造业企业就业情况明显好转。6月末,全市制造业企业就业人数111.26万人,较上年末净增2.05万人;服务业企业就业人数78.96万人,较上年末净增1.73万人。其中制造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就业人数净增较多,较上年末分别净增7534人和5677人;服务业中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数净增较多,较上年末分别净增3963人和3547人。此外,建筑业企业就业人数较上年末净增3501人。

从企业来看,上半年全市有正规就业记录的95355家企业中,68023家企业就业人数未有增减,14665家企业就业人数出现岗位净增,12667家企业就业人数出现岗位减少。全市岗位净增人数较多的企业有:新吴区先导智能装备岗位净增861人,村田电子岗位净增695人,索尼电子岗位净增695人,小天鹅岗位净增573人,惠山区欧派家居岗位净增524人,江阴市星科金朋半导体和长电科技分别岗位净增488人和480人。全市岗位净减少人数较多的企业有:新吴区绿点科技(塑胶)岗位净减少1132人,锡山区健鼎电子岗位净减少867人,滨湖区特丽亮镀膜科技岗位净减少664人,新吴区夏普电子元器件岗位净减少502人,江阴市瀚宇博德科技岗位净减少466人。

(二)主要失业指标稳中有降。

截至6月末,全市主要失业指标稳中有降,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失业金领取人数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登记失业人员4.69万人,同比增加0.09万人;同期实现就业4.97万人,同比增加0.11万人;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94255人,同比减少2029人,较上年末减少2755人,其中宜兴市、江阴市和惠山区登记失业人员较多,分别为19118人、18466人和15357人,分占20.28%、19.59%和16.29%。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505人,较上年末减少1275人,占登记失业人员总量的41.91%,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1.94万人,较上年末减少0.49万人,占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的49.10%,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0.57个百分点;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在省内与其他地市并列第一。

表2:上半年全市失业总量情况表

区域

上年末登记失业人数

本期新增登记失业人数

本期实现就业人数

本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

期末登记失业人数较上年末增减

1.市区

59353

27613

30295

56671

-2682

(1)梁溪区

12364

8766

8488

12642

278

(2)滨湖区

10729

5713

6184

10258

-471

(3)新吴区

11209

4017

4835

10391

-818

(4)锡山区

8646

3779

4402

8023

-623

(5)惠山区

16405

5338

6386

15357

-1048

2.江阴市

18208

7220

6962

18466

258

3.宜兴市

19449

12052

12383

19118

-331

合计

97010

46910

49665

94255

-2755

 

(全市就业创业监测分析平台数据)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57万人,同比减少1.2万人;同期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2万人,同比增加0.05万人;期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413人,同比减少7416人,较上年末减少2539人。由于今年经济形势整体较好,工作机会较多,相当数量符合失业金申领条件的失业人员因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就业,就业等待时间很短,往往放弃申领失业金。从人员构成来看,本地户籍领取失业金人数为29095人,同比减少2644人,外地户籍领取失业金人数为12618人,同比减少4472人。从领取时间来看,连续领取6个月以上的人数为22097人,同比减少2243人,领取时间6个月以下的人数为19316人,同比减少5173人。从区域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惠山区征地人员退出及宜兴部分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带动两地领取失业金人数同比减少较多,同比分别减少2081人和1450人。与上年末相比,由于企业退工人数减少较多,梁溪区新增领取人数少于停止领取人数,6月末实有领取人数较上年末减少946人,带动全市在领人数较上年末明显下降。

 

(三)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好转

今年以来,市场供需总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增长。上半年,市、区两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共有36.50万人进场求职,同比增加2.37万人,同期各类用人单位招聘35.48万人,同比增加3.55万人,求人倍率0.97,同比上升0.03,趋势线始终位于去年同期上方,市场供需总体形势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从行业来看,制造业的用人需求出现强势反弹,上半年需求人数达到177734人,同比增加32598人,增速达到22.46%;服务业上半年需求人数为164730人,同比增加2104人,增速为1.29%。

6月末,列入失业动态监测的500家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400674人,同比增加1362人,较上年末(建档期)净增3467人,监测企业预计7月份新招人数14901人,用工需求量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有所反弹。其中惠山区因威卡威汽车零部件、铠龙东方汽车有限公司等多个制造业新项目上马以及高佳太阳能和上汽大通等企业产能调整等原因,存在大量用工缺口。

 

(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情况良好。

上半年,全市重点群体就业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优化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加大就业援助服务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516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1.3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910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19%,实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51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3.14%,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09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8%。

随着“双创”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举办“我身边的创业榜样”等评选活动,我市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全市新增创业人数7031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0.31%,其中本市户籍失业人员940人,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1289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81%和85.93%,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5397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0.79%,创业带动就业率达1:5.03。

二、情况分析与存在问题

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稳中有进,总体好于往年,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13.7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7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1.7、2.3个百分点,均创2012年以来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37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去年同期2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9%,经济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全市就业总体稳定,形势稳中向好。二是“产业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强市之路在产业”从理念走向实践,工业企业产销两旺,上半年全市工业申报销售7710.5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去年同期11.5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8.0%,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8.1%,较去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总体就业情况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其中制造业企业就业明显好转,具体运行特征为企业录用、退工数量同比一增一减,季节性流失提前结束。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不减。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内资企业和个体户54396户,同比上涨23.95%。其中新登记内资企业22205(含私营企业,下同)户,同比上涨20.17%;新登记个体户32191户,同比上涨26.69%。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四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上半年,各级人社部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以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主线,以推动全民创业为重点,坚持援企稳岗,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全力推进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发放两项补贴2.04亿元,稳岗补贴1.9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495万元。

但全市就业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与风险。一是经济发展尚存在不确定因素。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幅分别较去年同期回落2.2、8.0、4.7、16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9%,显示在宏观经济“L”型走势不变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矛盾,回升力度和持续时间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对我市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的主要矛盾依然集中在企业日益增长的技能人才需求与大部分求职者无相关技术职称上。一方面,智能制造业用人需求稳步增长,但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尤为突出,其中供不应求缺口最大的职位主要有机械、电子、通信、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冶金、制药等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个性化用人需求明显增多、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行业发展带来的对应聘者专业能力要求的提升,但成熟又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一定的职业成长周期,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两端匹配难度加大、招聘周期延长。另一方面,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高端贸易、新兴消费、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生命健康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稳健,但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尚不能充分满足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此外,部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机械、电子、机电等生产制造企业因生产订单的增加产生旺盛的用工需求,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供给主力之一——外埠人员的求职人数逐步减少,导致市场仍有可能出现生产一线操作工阶段性短缺的现象。三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我市的失业总量仍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就业困难人员结存人数依然较多,尤其是部分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就业困难人员因享受扶持政策到期将陆续退出就业,该类人员年龄偏大,职业能力普遍偏低,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传统的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即将来临,我市高校毕业生总量仍将维持高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较大压力。此外,去产能、调结构工作将对我市相关企业产生影响,零星企业破关减员现象可能出现,由此带来的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压力仍需引起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暖向好态势,超过半数指标增幅好于去年同期,多数指标增幅超出全省平均、在全省位次前移。目前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较多。从宏观方面来看, 6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51.7%,高于预期值 51%和前值 51.2%,连续 11 个月在荣枯线上方,经济尚处于上升周期内;全球经济平稳复苏和供给侧改革提振企业盈利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强劲的支撑作用,出口和消费增速的稳定也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内外需求均得以改善,经济阶段性向好动力增强。从我市来看,我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稳中向好,传统产业回升势头仍在延续,部分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初步显现出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市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强市”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我市GDP规模在年末极有可能突破万亿大关。若无特殊情况,预计下半年全市经济延续景气态势是大概率事件,全市就业总体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基本格局,就业总量和企业就业人数有望进一步增长,失业指标继续低位运行,失业金在领人数或将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零星企业破关减员现象可能出现,但对就业压力总体影响不大。市人社部门将着力加快职业培训改革,扎实推进创业引领工程,扩大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将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将援企稳岗与开发更多岗位相结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产业强市与增收富民互促共进,创新创业与增收富民紧密融合,“互联网+”与增收富民有机结合,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与增收富民互为补充。把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多元化培育创业主体,积极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实现创业与就业并举。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完善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对就业的积极效应,促进政策效益“最大化”。加大稳岗补贴和社保降率等援企稳岗政策宣传落实力度,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稳岗补贴审核发放细则,做好派遣企业补贴发放工作,确保稳岗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稳定就业基本盘;加大用工服务力度,积极开展与陕西延安和青海海东的对口扶贫和劳务合作,完善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跨地区发布工作机制,加强校企两端供求信息调查,提高校企对接活动精准性和有效性,多渠道增加技能人才供给,为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以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改革,切实解决职业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全力打造适应产业强市战略需求、企业欢迎、劳动者满意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全市产业发展,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三)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对本地高校和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在在锡高校普遍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关口前移,有力推进在锡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开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有资质的专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就业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出台就业援助实施办法,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加大就业援助服务力度,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落实精准救助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实名制系统,全面掌握服务需求,精准记载服务过程,确保就业援助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有序引入诚信中介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打造“创易成”全民创业品牌,通过“创风尚”、“创载体”、“创福利”和“创服务”,分别从创业宣传、载体建设、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四个方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突破。创风尚方面,与广电合作打造《创业英雄汇》访谈节目,计划每周有人物、每月有主题、每季有访谈、每年有榜样,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在部分区和基地率先建成“创易成”创业服务中心和品牌展示区,积极迎接省厅2016年度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及园区创建工作验收,8月底前完成2017年度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申报认定以及2016年度市级基地复评工作,同时做好2017年度省级创业示范基地申报组织以及市级初评工作。创福利方面,全面落实创业扶持相关政策,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扩面工作,在确保锡山担保基金到位的基础上,督促其完成五方协议明确贷款发放目标,定期开展工作督查,通报各市(县)、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创服务方面,继续深化一区一品的创业品牌活动,形成市区联动、齐抓共管、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机制。

(五)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健全企业用工监测网报系统,完善直接面向企业的调查平台和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变动;有效整合全民参保调查、人力资源调查,形成调查数据及时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为形成较为准确的调查失业率提供手段保障;切实发挥就业创业监测分析平台和就业失业预警系统对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的支持和辅助作用,着力完善系统中行业、归属等关键信息,进一步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健全全市就业形势分析季度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市(县)区两级联动的就业分析工作机制,准确掌握全年就业形势变化,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微信

微博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